奶奶的“炸元宵” |
新年的阵阵鞭炮声犹在空中传响,拥着甜甜香味的元宵节,又翩然到了面前。 每每这时,我常常想起奶奶在世时做的油炸元宵。奶奶是南方人,喜欢吃些甜糯的食物,尤其对油炸元宵更为偏爱,她在 奶奶将湿糯米面挎回家后,把它捏碎放入一个圆篾扁子里晾晾水气,还没到“十五”这天,我和弟弟便闹着让她快做油炸元宵了。这时,奶奶便将糯米面舀进一个蓝花的瓷面盆里,单手和好面后,却不急着马上就包元宵,她说等面“醒”它二十多分钟再揉揉,这样包出元宵油炸后才更爽口。 奶奶做油炸元宵,从不将生元宵直接放进油锅里炸,那样容易将元宵炸裂流出馅料。她总是先把元宵轻丢进沸水锅里煮上一会,待元宵快飘起时,立刻捞出淋去水份放入冷油锅里慢慢炸,直到元宵表面变得有点“金黄”了,才盛出撒些白糖趁热吃。如果想吃有点“嚼劲”的油炸元宵,一定要把煮过的元宵捞出,放上半个钟头再油炸,这般油炸出的元宵,定是软中有硬,粘香不感到腻嘴。 另外,奶奶做的油炸元宵,对包元宵用的馅料也较为讲究。他最爱用猪油、黑芝麻作馅料,猪油是那种刚买没有炼过的“白板猪油”,她将它洗净了弄成糊状,再拌进炒好擀成末的黑芝麻,反复搅匀后,才包进元宵。我和弟弟常为争吃这种元宵惹点小别扭,奶奶炸好了元宵,总是你一颗我一颗的将元宵分到两只碗里,碰巧有多余的,忙了半天的奶奶才有口福吃上几颗。我们吃着,时而脸上露出笑意,时而一咬元宵,被滚热的稀馅料烫了一下嘴,叫上一声,但绝对吃得津津有味。 正月十五这天夜晚,皎洁的月亮悄悄地就钻出了云层,也悄悄地将团圆的光辉撒进了人们的心扉。我们一家人吃着奶奶亲手做的油炸元宵,她这时笑吟吟地还会对我们说些什么:“正月十五吃这种油炸元宵,预示着今后的日子幸福圆满,也预示着一家人的人生,像油炸元宵一样金黄灿烂,好梦圆圆。”
作者:
摄影:
|